专家解读中国航母发展“三级跳” 13年实现跨越式进步!近日火牛网,思想解读类融媒体片《攻坚》首次披露福建舰成功完成模拟放飞试验的画面,引发了关于福建舰入列进入最后攻坚时刻的讨论。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蒋斌大校对此作出回应,表示中国始终根据国家安全和装备技术发展需要推进航母建设,福建舰作为大国重器,必将为捍卫国家主权、安全和发展利益发挥应有作用。
从辽宁舰实现零的突破,到山东舰迈出自主建造关键一步,再到福建舰跻身世界先进航母行列,中国仅用13年就完成了航母发展的“三级跳”。2012年9月25日,辽宁舰正式入列,标志着中国海军实现航母零的突破。这艘在乌克兰“瓦良格”号基础上改造重建的航母采用常规动力与滑跃式起飞方式。2019年12月17日,山东舰正式入列,打破了中国不能自主建造航母的历史。这艘国产航母标准排水量约6万吨,沿用常规动力与滑跃式起飞,是我国在改造辽宁舰过程中积累成熟经验后自主设计建造的成果。
火牛网
与辽宁舰相比,山东舰有两个显著改进:一是按航母作战需求和中国海军特点“量身打造”,突出舰载航空兵运用。舱室布局依据实战需求设置,机库扩大,舰岛明显缩小,既利于舰载机起降,又节省空间以搭载更多舰载机,可搭载数十架战斗机和直升机,比辽宁舰多。二是采用先进作战管理系统,涵盖动力控制、舵机操控、综合导航等,使侦察预警、指挥控制、导航起降及防空反导等综合作战能力大幅提升,推动中国航母在信息化水平上再上新台阶。
福建舰入列后,将使中国海军航母实现质的飞跃。它是世界上首艘常规动力电磁弹射航母,彻底改变了滑跃式起飞的局限。滑跃式起飞或垂直起降虽简单易行、造价较低,但存在明显短板:舰载机无法满油满弹起飞,严重影响作战能力。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作为新一代助飞系统,技术上全面领先传统蒸汽弹射系统,在效率、灵活性、维护性、适应性和作战持续性等方面对蒸汽弹射形成压倒性优势。福建舰集齐了现代化“航母五件套”——隐身舰载战斗机、多用途弹射舰载战斗机、固定翼舰载预警机、固定翼电子战机和反潜直升机。这是当今最先进航母的标志配置,标志着海战从单一平台向体系协同跃升。
航母是公认的大国重器,是“蓝水”海军的远洋标配。主要大国争相发展航母,因为航母不仅是武器,还是“移动国土+空天基地+外交筹码”的三位一体存在。一个航母编队通常由十几艘大型水面舰艇、2-3艘潜艇组成,配备80架战机,携带数千枚导弹,可随时部署到全球任何公海,打击半径超1000公里。航母编队也是远洋作战的标配,遵循“制空权决定制海权”的海洋控制法则。脱离岸基航空兵保护的舰队,在反舰导弹时代的生存时间以小时计算。而航母舰载机联队能提供半径800公里的防空、反潜、反舰保护伞,使舰队在远离本土2000海里的海域仍能维持作战效能。
中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航母?中国是海洋大国,拥有超过3.2万公里海岸线和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。近代以来,封建王朝的闭关锁国让中国错失大航海时代。帝国主义的军舰不仅在中国家门口横行,甚至闯入内河耀武扬威,中国从此陷入“有海无防”的屈辱境地。从20世纪50年代起,中国海军历经从无到有、由弱到强的漫长发展历程,经历了初创奠基、技术引进与仿制、自主研制与体系化发展、远洋海军建设四个阶段。2012年辽宁舰入列,标志着中国海军进入航母时代。同期,各种型号的舰艇快速迭代前进,并像“下饺子”一样源源不断发展,使中国海军不仅从技术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,从数量上也跻身世界前列。海军战略从“近海防御”升级为“远海护卫”,形成以航母、核潜艇、两栖攻击舰、驱逐舰、护卫舰、远洋补给舰为核心的远洋作战和对陆打击体系。
中国海军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,几代人不懈奋斗,沿着“修复旧舰→引进仿制→自主研制→体系超越”的路径稳步前行。如今,已构建起亚洲最大、世界前列的现代化海军力量,具备在全球范围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,实现了从“黄水海军”到“蓝水海军”的战略转型火牛网,创造了海军发展的世界奇迹。“帝国主义在东方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。” 中国海军肩负着从近海防御走向深蓝远洋、建设世界一流海军的远大理想,承载着百年来洗刷屈辱、重塑尊严的宣言,彰显着“向海图强”的复兴决心。
在线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